《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6年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与吉林大药房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实现校内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校内课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以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为例分析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原有校内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设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标准,最终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1 构建融入企业管理、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
在融入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企业文化、强化素质教育”的思路指导下,依据吉林大药房主要岗位的工作需求,结合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如医药商品购销员、执业药师),对原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后,进行了以下调整:将模块一药学服务与咨询改为药店服务礼仪与标准,不仅突显了服务礼仪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增加了服务标准和投诉应对技巧,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契合;对模块二常见疾病的问病荐药重新梳理,将原有项目改为系统疾病分类如项目一呼吸系统疾病,项目二消化系统疾病等,并且每个项目都增加若干个疾病种类,使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原模块三临床疾病的内容,归纳到模块二中。将模块三改为保健品知识介绍;原模块四特殊人群用药保留;模块五处方调配,改为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改变可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2 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该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上教师先教授理论内容,学生学习后,进行问病荐药、用药咨询等技能训练。在教学实施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课上讲授完理论内容,学生接受课堂任务,分组写问病荐药脚本后即刻进行训练,使得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收集资料,完善脚本,分配角色,对台词,最后呈现在课堂上的实训演练质量低,漏洞百出。针对这种状况而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加以解决,课堂时间分成三部分:课堂讲授、讨论、实训演练。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凝练了团队协作精神,涉猎的知识更加宽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3 采用重理论强技能的多重教学方法
药学服务技术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药学知识在药店内进行药学服务,我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与吉林大药房采用“传帮代”的学徒制方式培养人才,通过“职前-职后全程工学结合分段交替”的教学模式,职前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训练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培养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授课中如只沿用常规的讲授、案例法,不能全面兼顾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锻炼,所以根据该课程的特色增加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方法。比如在讲授感冒问病荐药的内容时,首先引入了一个感冒案例:患者,男,32岁,公司职员,主诉头痛、发热,咽痛,流黄鼻涕,咳黄痰。患者前两天因天气突然转凉,未及时添加衣服,感到浑身发冷,而后出现发热,流清鼻涕,鼻塞症状,自己服用了感冒药,但是这两天症状越发严重。根据此案例提出几个问题“(1)是不是感冒就应该吃抗生素?为什么?(2)感冒药里通常有哪些成分?怎样选择感冒药?(3)病例中该患者目前出现的症状应该怎样用药?”,然后教师讲授感冒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授课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4 职前学习考核目标多元化
改变了原有的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现状,运用考核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从理论知识、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评价。
4.1 理论知识的评价
课程标准须将知识的评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纸质的理论试卷的考核,二是线上线下的理论测试题,三是在技能考核中列有理论运用效果的考核项目。通过三方面的结合,可以有效考查学生职前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2 岗位能力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岗位能力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采取以下方式:(1)首先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分别进行评价。(2)须细化每项技能考核的标准。(3)技能评价要先易后难。
4.3 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素养的评价可通过案例分析的发言、小组讨论、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