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与研究》
众包配送是指相关机构将内部员工任务以自由意愿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外包给非特定大众。众包是多维度资源整合,通过网络平台、仓储与众包配送的碰撞,盘活各个角落沉睡的社会人力资源,激发行业潜在能量。
医药众包配送之机
2016年,国务院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等7项行政审批事项”;2017年,政府全面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B、C证)审核。这标志着我国医药电商进入了低门槛、严监管的时代。
围绕医药电商,国家逐步放宽政策,医药众包配送迎来“井喷式”发展。在宏观政策导引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加快“互联网+”步伐。
米内网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网上药店市场规模达48亿元。易观智库发布的2018专题研究报告预计,2018年网上药店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亿元,医药众包配送市场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与此同时,业务层面的探索亦可倒逼行政改革,为未来网售药开放、处方药解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医药众包配送平台为例,其在线上进行药品信息展示,药品来源于实体药店,通过众包进行配送并辅以三防自封袋严格包装,可以做到1小时内完成药品的安全配送。京东到家近日表示,已与海王星辰、国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等连锁药店达成合作,推出24小时送药服务,解决夜间购药难题。对实体药店而言,配送始终是竞争短板,而借助京东到家的配送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药店的市场空白。而针对大力推出的夜间送药服务,京东到家表示,将利用400万名注册配送员,实现80%的订单“30分钟达”。
无独有偶,菜鸟助飞“阿里到家”,打通了天猫医药的1500家线下药房。菜鸟物流网络近日推出的“3小时极速达”服务,针对时效产品,在全国19个城市提供快速物流服务,部分城市还将提速至1小时。据悉,天猫、淘宝、聚划算页面年上标有“极速达”标识的产品,会通过高德地图,自动将订单分配到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门店接单后,系统自动通知附近的小件员。小件员抢单后到店揽收派送,3小时内即可送货上门。可以预见,未来“就近派单—送件员抢单上门”模式将会在更多品类推行,尤其是即时需求类药品。
综上可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众包配送,政策层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而实际经营过程中,医药众包配送与患者需求完美匹配。通过互联网对接,利用距离短、时效高的特点实现营配协同最大化,打造出医药“大服务”格局。
医药众包配送之困
医药众包物流的出现,让医药配送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转变为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然而,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来看,医药众包物流的全面推行还存在一定难度。要处理好医药众包物流中存在的安全、隐私保护、监管、法律法规等问题,还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在众包配送药品过程中,货品外包装上的信息可能会泄露消费者患病情况等隐私信息,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保密性的要求。
其次,货品安全问题。由于定制化的配送服务、配送路线、配送时间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小范围、高频次、高发散性的配送模式下,若监管不力,容易出现货品丢失风险。若患者使用不当或出现过敏、副作用,责任认定方面也存在争议。此外,处方药销售模式还不成熟,有待持续改善。
另外,库存压力问题。尤其在主打快速送药上门服务的医药众包配送模式中,若线上药品仅限于合作实体门店的既有产品,则订单量有限,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但要实现线上线下充分融合,实体店就需要进行相应改造,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展望未来实体药店,若前面是传统零售药品柜台,后面是仓库,可大大增加众包配送产品品类。而从长远来看,医药物流自建仓储中心会更有竞争力,但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
此外,购买力不足问题。无论医药众包配送还是B2C,都无法回避“买药”这个举动的低频属性,尤其不常用药品,需求频次更低。而按照客观需求,一旦患者出现紧急病症,首选肯定是去医院而不是在APP上下单买药。当然,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患者会选择APP购药,但更广泛的潜在购买人群还处于开拓阶段。目前,众包物流行业本身存在服务标准不一、用户体验欠佳等问题,这也是商户及众包物流平台不能大规模试水的原因。人们接受网上就医还需要过程。因此,从健全网络生态,到整合物流配送渠道,及至消费者观念转变,都需要假以时日。